68:治穷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这件事,提起来千斤,放下去四两。每个当政者急于建功立业,而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是胡锦涛决定:不管自己任期是三年还是五年,要在这个百年大计上花气力,这可以“一箭数雕”

  贵州治穷,千头万绪,哪里是突破口?胡锦涛深思熟虑之后,将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狠抓贵州的教育上。

  当时贵州知识界的有识之士曾经向胡锦涛进言:贵州一穷二白,外在表现是“穷”,内在根源在“白”,比穷更为严重的是“白”。胡锦涛很同意这种看法:贵州这落后那落后,最根本的落后还是人的素质太落后。中共建政快四十年了,贵州的文盲半文盲,仍然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贵州民众不仅极为缺乏现代科技知识,而且由于多年封闭,观念极为陈旧,胡锦涛感慨地说过:有的农民家里养著不少牛、猪、羊,却还要吃救济——因为他不知道这些牲畜可以换成钱!没有商品经济观念,成为阻碍贵州社会转型的软件方面的最大绊脚石之一。

  教育这件事,提起来千斤,放下去四两。每个当政者都能侃侃而谈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但每个当政者又都不约而同,被更紧迫的眼前要务占住精力和时间,对教育的重视实际上停留在口头上。在“重要”与“紧急”这两类要处理的公务上,中共官僚们历来是向后者倾斜——人人都急于“建功立业”,拿出看得见摸得著的成就来让上司和下级眼见为实,当然也就盛行“短期行为”;而教育嘛,正如俗话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属于长远投资和长远受益的吃力不讨好的傻事,能管就管,管不过来就随它去。

  但是胡锦涛想去想来,却决定“迎难而上”:不管自己的任期是三年还是五年,要在这个“百年”大计上花大气力。

  在当时的情况下,不论是从政治家的责任、远见等角度,还是从现实策略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明智之举。

  为什么?因为这可以“一箭数雕”。

  要从根本上改变面貌,就得从这基础上做起。胡锦涛抓教育,在上司和民众看起来,不仅是很有远见、不求速效,而且是追求实绩、不务虚名。对其形象的塑造,无疑会大为得分。

  而另一方面,抓教育也最少引起争议。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这种基础工程中去,就摆出了与世无争的架势,避开了官场人事纷扰,使人感到新来的“强龙”并不打算要压“地头蛇”,本省委书记不是那么急功近利要借此作跳板的角色,也就不至于在省委、省府一班人中惹人疑忌,招人使绊子。

  胡锦涛当然清楚:抓教育投入精力甚多,收效却慢,一时难以看到成果。不过,第一,中央本来就没有指望胡锦涛到了贵州就能在一个早上改天换地;第二,以当时胡锦涛的处境,不出纰漏,平平稳稳就好,无过就是功。那么抓教育岂不就正好抓在点子上?

  胡锦涛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