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团中央机关的四部分力量

  ●团中央机关人员相当复杂,根据来源大体上分为四部份:胡耀邦时期就来这里工作至今的一些老人,前任团中央第一书记韩英时期调来的干部,一九八二年以后新进机关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党中央掺沙子陆续调来的“太子党”

  不论胡锦涛当时想到没有,少工委保留下来这件事对他大有助益:因为他多了这项分管工作,接触面也就更广,尤其是接触到了许多中共元老们的夫人们。这些夫人,丈夫在世也好,去世也好,多有很强烈的干政企图和能量,甚至比起丈夫来更少顾忌:“老大姐”怕什么!包括康克清、邓颖超在内的许多元老夫人,是在各种关心培养少年儿童的基金会、委员会工作。胡锦涛在团中央旗下少工委这个少年儿童思想教育的最高领导机构挂帅,无疑就与这些夫人们有了很多打交道的机会。而她们一定会对丈夫们讲起对胡锦涛的好印象,在未来元老们有机会推荐安排提拔什么人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也会想起夫人们所赞扬过的那个“小胡”。

  团中央机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人员也相当复杂,大体上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胡耀邦时期就来到团中央机关里工作至今的一些老人。多年来,从事团的工作的干部中,一拨又一拨,能提拔的都提拔了,剩下这些人,都文化不高,能力不强,难以提拔调任到别的更显赫岗位上。但是他们对党忠诚,对团也忠诚,为人正派纯朴,与被重用的大批“共青团派”(包括胡耀邦、胡启立本人)有密切的私人情谊,能直通天庭。

  第二类,前任团中央第一书记韩英时期调来的干部,这些人多半是从工矿、县城调京的政工干部,官场打滚的经验极为丰富,很多人互相呼应,盘根错节,多半占据团中央机关的部、处长中层岗位,执掌了不容小觑的实际权力。但多数没有文凭,又失了靠山,一时势头受挫。他们中许多人赶快进入各种函授、刊授学院或者夜大电大,设法弄个文凭;同时在团中央新的负责人面前尽力表现自己。

  第三类,是一九八二年以后新进团中央机关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这些人,尤其是高考制度恢复以后最初几届毕业生,年龄偏大,与前述第二类不相上下,但是他们有文凭、没经验,正好与有经验、没文凭的前一类人相反。他们中间许多人也雄心勃勃,打算在政界好好施展一番,不过,他们在团中央毕竟一时没有来得及形成势力。

  麻烦的是第四类:前一两年党中央给团中央掺沙子陆续调来的太子党陈昊苏、何光炜等人,他们人数并不多,但是由于是空降来的,所以占据重要地位;而又由于他们知道,到团中央工作时间不会太长,这只是一个通向别的更高职务的跳板,用不著在这里有什么长期打算,这样他们除了对权力要实实在在把握之外,别的并不那么看重。他们瞧不起玩小把戏显示卖弄的工农干部,又与后来居上的王兆国、胡锦涛扦格不入,常常到“伯伯叔叔”那里打小报告。不过他们拿不出打开“新时期”青年工作局面的妙策,调到别处也无甚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