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太子党擒贼先擒“王”

  ●如果说陈昊苏对王兆国、胡锦涛看不顺眼,主要是他的书生气与他所认为的官场习气颇有隔膜,何光炜则完全是出于权力的计较了。一些因为王、胡来团中央而权力地位受到威胁的人,不时闹点地震

  当然,如前所述,太子党也不是铁板一块。像陈昊苏,是研究军事史出身,当年他的父亲、中共著名的儒将陈毅,对他寄予厚望。他爱好舞文弄墨,书生气十足,不像一般官员那样好弄权势,也不那么谨言慎行——在他来讲,或许是无所求也就无所畏。他自己的兴趣,更多地在于战争史。谈起战例,如数家珍;而混迹官场,如坐针毡。

  这样的性格和领导风格,与团中央那些基层来京的机关干部(第二类),自然难以说到一块去,倒是与更后来从大学毕业分配到机关来的新干部有些共同语言。他的思想也逐渐趋向于开放。本来在团中央当书记时,他还狠抓共产主义教育,认为青年尤其是他所分管的学校部的工作对象——大中学生,“非政治化倾向”要抓紧扭转;可是后来调任北京市副市长,转管文化教育和卫生,形象大变,深为李锡铭和陈希同不满,说他“向右走得太远”;再后来,他在北京市开党代会之前识相地提出不参加差额选举,被调任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主抓电影时,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思想更加“自由化”,与中宣部长王忍之、广播影视部部长艾知生等人更尿不到一个壶里。终于在一九九○年三月七日,被安插了一个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的闲差,近几年更是在政坛几近完全消声匿迹。对于一个当时才四十九岁的帅门之后,这确实是相当异乎寻常了。

  如果说陈昊苏对王兆国、胡锦涛看不顺眼,主要是他的书生气与他所认为的官场习气颇有隔膜;何光炜对王、胡看不入眼,则完全是出于权力的计较了。

  何光炜是另一种类型的“太子党”,就像他的父亲何长工没有陈毅那样的满腹经纶一样,他也是典型行伍出身,又娴于权术。而倚仗父辈馀荫,口气狂妄。在公开场合,他满脸不屑地当众评论另一个军队团干:“他神气什么?!我们那时候,他还在穿开裆裤!”那么,依此类推,王兆国、胡锦涛这样的干部,更不在他眼里,集结了一些因为王、胡来团中央而权力地位受到威胁的人,不时闹点地震。

  这些人擒贼先擒“王”——王兆国。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团中央书记处的新班子中,胡锦涛可以与“太子党”多少扯上点瓜葛,因其岳丈的关系,他虽非“太子”也可算是“驸马”;而第三把手刘延东,是如假包换的“红色后代”,其父亲刘瑞龙论资格比陈毅、何长工并不逊色多少,他一九二六年秋入党,参加过长征,官至华东野战军第二副参谋长兼后勤司令、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兼政委;中共建政后担任过上海市委秘书长、国家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一九八三年又当上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相比之下,王兆国没有这些显赫背景,只是自恃为邓小平点将来此,锋芒毕露,上升势头正猛,自然就成了“太子党”集中攻击的目标。站在第一把手身后保持低调的胡锦涛,作为团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与管后勤行政的何光炜工作接触甚多,二人还能相安无事。

  但后来情况逆转:王兆国调升中办主任之后,胡锦涛接替团中央第一书记,没了屏障,首当其冲;王兆国这时翅膀稍硬,也不是他们几个人能扳得倒的了。于是有人便退而求其次,来跟胡锦涛为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