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咬定青山任尔东西南北风

  ●胡锦涛升任副处长这一年,是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大搞整顿最起劲的一年。胡锦涛所处的岗位,应该可以有一番作为。但好景不长,年底掀起“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新运动,这一次浪潮的导火索,竟又与母校清华有关

  是胡锦涛自己申请调动的,还是组织上因为“工作需要”安排的?我们目前尚不能得到确切资料,只能作些推测。第四工程局属于国务院水利电力部,建委则是甘肃省革命委员会的机构,二者在业务上要打不少交道,然而,干部、人事方面的任免调动,是各自独立的,第四工程局的基层干部,甚至不可能被省建委的组织部门知晓。而由胡锦涛原来担任第四工程局机关党总支副书记,调到省建委之后降格任普通秘书这一情况,我们有理由猜想,这一次调动似乎更多地是出于他个人的要求——宁愿在官职的阶梯之上往下降几格,毕竟争取到从水电队伍转到省会定居下来。权衡一下利弊,这样对家庭的安定和孩子的教育,更有好处。

  不过,另一个迹象又显示,似乎这次调动也得到调入机关的欢迎。调到省建委的第二年(一九七五年),胡锦涛就被任命为设计管理处副处长,不仅重新得到提升,而且身处更为重要的岗位——省建委的设计管理处副处长,属于发挥其所学专业特长的业务干部,而原来他担任的机关党总支副书记,则属于“万金油”。

  或许可以作这种解释:甘肃省建委在同意调入胡锦涛之时,就对他的学历背景有所考虑,打算发挥其专长,不过人刚调来,总要考察一下其品德能力,同时等待适当的岗位有空缺,所以先安排他当秘书。

  甘肃省建委当时确实是要人之际。一九六九年中共九大和九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都强调要准备打仗,三线建设进度大大加快,各种“大会战”“小型会战”接连不断。不仅有大批企业新建、扩建、改建,还从沿海和东北大量内迁大中型工厂,一时间,冶金、机械、化工企业相继投产,“五小”(小钢铁、小煤窑、小化肥、小水泥、小水电)更是遍地开花。省建委业务极其繁忙。虽说刚调入的这一年因为全国“批林批孔”的大气候,生产建设一度受到干扰,但次年又刮起了顺风。

  胡锦涛升任副处长这一年,是邓小平第二次复出之后大搞整顿最为起劲的一年。邓小平一口气说了九个方面要整顿,要以毛泽东“三项指示为纲”,全面建立和恢复正常的工作秩序,胡锦涛所处的岗位,应该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但是好景不长,这一年年底风云突变,掀起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新运动,而且这一次浪潮的导火索,竟又与母校清华大学有关。

  这段公案,在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文革岁月”一章中,有比较完整的记载。她说:“一九七五年的八月十三日和十月十三日,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等人两次上书毛泽东,反映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迟群和副书记谢静宜在生活作风和违反党的政策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在信中,刘冰等对迟群、谢静宜两个‘四人帮’的干将专横跋扈、违反党的原则的活动,以及迟群因为没有当上中央委员和政府部长而信口胡说大发牢骚,向毛泽东如实地作了汇报。刘冰等人的这两次上书,是由邓小平转呈毛泽东的。”

  刘冰在“文革”前,就是清华大学地位仅次于蒋南翔的党委副书记,根据不少历史资料记载,他专管党务,思想也相当“左”,整过不少人。“文革”中作为“ 革命领导干部”被“三结合”进了党委。他这两次上书,令时刻提防有人否定“文革”的毛泽东心中不快,在他心目中,迟群、“小谢”都是“文革功臣”。而邓小平为刘冰转信,表明他是支持刘冰的。经过一番斟酌,他通过毛远新将“圣旨”传达给政治局。

  一九七六年初春,胡锦涛听了逐级传达下来的中央文件,毛泽东发出了最新指示说:“清华大学刘冰等人来信告迟群和小谢。我看信的动机不纯,想打倒迟群和小谢,他们信中的矛头是对著我的。”“清华所涉及的问题不是孤立的,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并说:“小平偏袒刘冰。”毛泽东还说:“有两种态度:一是对文化大革命不满意。二是要算账,算文化大革命的账。”“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还停止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对社会主义革命不理解、有抵触,甚至反对。”

  刘冰在清华被批斗了半年多,最后也被发配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