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李先生从会计训练班毕业找到了差事,去一间合作社办的印刷厂当会计,工资微薄。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还是靠典当,总算是有个固定收入吧。
吴洪喜快六十岁了,头发花白,跟李先生大半辈子,亲如一家,他的妻子儿女都在徐州乡下,到底也想家了,却一直犹豫不便开口。每天除了帮做些粗重活外便上拍卖行,旧货摊去卖东西换些钱回来。到了下午,见么哥放学回家总想带他到三元坊转转,不是买块糖便是买包瓜子,再么就租本连环画带回来给他看,实在他也心烦。
么哥虽然念书了,性情却没大变。蚂蚁搬了家,没得看了,黄猫身上爬满了跳蚤,每天放学回来依然要搂住它要说上一会话儿。这几天,么哥换了花样捧起本《小五义》看得入了神,书中那些锄强扶弱的英雄场面美得他手舞足蹈没完没了,突然想起洪喜叔就会武功,何不拜他为师,将来做个大侠客?家里人都知道吴洪喜武艺高强,曾经救过李先生。这洪喜叔平时不多说话,从不生事,一副平实厚道的模样,也没人见过他练的甚么功,听说,在南京家里曾经进来过强盗,他就站在远处咳嗽两声吓跑便了,决不张扬。在上海,家里丢了东西,他出去走了一遭便全拿回来了…到了深夜,把耳朵贴在窗户边上许能听见他在黑暗里练得呼呼声响。想想,吴洪喜从外面进来,要带么哥出去,却是正中下怀,么哥连忙放下书跟出去。走到三元坊菜市场一间面铺前,吴洪喜问道:“肚子饿吧?”么哥点点头,心里却在盘算如何拜他为师。坐定后吴洪喜凑近么哥道:“啥面哪?炸酱面?”么哥只顾点头。吴洪喜边笑边逗,“多放点汤?多放点辣椒?洒上几颗葱花?”么哥依然唯唯…吴洪喜对堂倌道,“来一碗。”这堂倌本是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机灵鬼,抹桌子、端面、迎客、送客、打苍蝇、赶要饭花子…舞得妥妥当当,两人的动静早已看个一清二楚,随嘴便像放连珠炮一样唱道:“招客二位,炸酱面一碗,汤宽、红重、加点豆豆虫!”么哥一肚子心事,哪吃得出滋味,唏溜唏溜往下吞,换到平时这是何等的奢侈,他两年没上过馆子了,母亲给的早饭钱只够买两个红苕蛋子掩掩饥。吴洪喜望么哥心里纳闷,这孩子今天咋啦,闷闷的一句不吭,不知要作甚么怪。今天本心是带他出来吃一顿,解解馋,没两天我就要走啦…这时,两个寒酸客人争请客,最后要了两碗小面,一个不放葱,一个不要辣椒,堂倌大声吆喝道,“招客二位,小面两豌,一个脸﹙免﹚青,一个脸﹙免﹚红!”么哥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正噎得张大嘴,愣愣地望堂倌,吴洪喜以为他在听,不高兴了,“糟践人的话有啥好听的…”却没想到么哥倏一下扑到他面前,跪在地上纳头便拜,“洪喜叔,我想学武艺,我拜您为师,我拜您为师…”吴洪喜一把拽起,道,“少爷,小人书看迷啦…来来来,嘴还没擦呢。”说掏出手帕抹掉么哥一嘴的红油。么哥见吴洪喜装得没这回事便缠住不放,吴洪喜没办法,便笑问道,“呃,要是有人呼你一耳巴子,你会咋办?”么哥瞪眼道,“我就呼他两耳巴…”吴洪喜一听,“哦,你还是个浑球啦,冲这德行恐怕天底下没人会收你做徒弟的…”吴洪喜心里明白,这孩子虽然顽皮得厉害,却并不关乎忠孝仁义的,他到底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只是那股野劲常常弄得一家人哭笑不得,不过,细想起来,也实有逗人喜爱之处…许是脑子里哪儿长坏了,手停脚不住地没个定性。再说李家从他外婆起看重的都是进学中举的正道哪能让孩子学这个?唉,兵荒马乱这几十年,一辈子就过去了,我啥也看淡了…过一会吴洪喜道,“这学武艺不就是练练筋骨防防身吗?和你外婆每天念阿弥陀佛一样,为的是修身养性,哪是你那小人书上写的打打杀杀,还专打抱不平勒。好啦,你是学生哥啦,只有功课要紧,别胡思乱想,到你将来懂啥叫涵养的时候再学不迟…”一席话把么哥弄个半天吊,悻悻地站在那里发愣,“…学武艺还恁大讲究啦。”
一九五一年冬天吴洪喜决定回徐州老家,临行前陪李先生一会散步一会枯坐,尽量多呆一会,两个老人家并无多少话要说,只是心里都惦记,提一句便足够了,“那是…江苏督军署的时候…”“那是张先生缴械的时候…我那五百卫士队全给了他,总算让他左冲右突跑了出去,保住条命…”多呆一会许是好受些吧。李先生给了他一些钱,李太太给了几件首饰。最后那天晚饭,一家人坑头吃,都不言语,吴洪喜喝了两口酒,咽不下去,便回屋去了。第二天早上他把么哥拉到一边两眼红红地道:“少爷,俺以后不能带你上街买糖吃了,你要听话,不要惹你老子生气,日子难哪,啊?” 偷偷塞了一块大洋到么哥裤兜里便去扛行李。元刚送他去汽车站,一家人送到门口。这个当年出生入死的铁汉子终于忍不住了,放下行李,长跪拱手,啼泣道:“李先生,对不起,俺不能待候您了,多保重罢。这一去恐怕再也见不啦…”李先生连忙扶起,难过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长叹一声,望他苍老的身影远去了。李先生怎能忘记早年的一场战争中,一粒子弹打在他头上,倒在战场上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是吴洪喜背他翻山越岭逃离险境的。忘不了几十年来宦途起落,他一直忠心耿耿侍候左右。
洪喜叔走了,么哥的侠客梦也断了。
他走后几年断断续续有过几封书信,说是在老家看水库,后来就没了消息,听说六零年饿死在乡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