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蒋南翔是否在党校提携胡锦涛?

  ●不少学者谈论过蒋南翔在主政中央党校期间对胡锦涛的提携,但这是出于想当然而已:胡锦涛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日从党校毕业,蒋南翔是同年九月间中共十二大之后才到任,他不可能对胡锦涛的突然发迹有任何直接的影响

  中央党校这场短兵相接,最后以王震保守势力获胜而告一段落:阮铭被开除党籍,冯文彬的党校副校长职务被免,吴江与孙长江离开了中央党校。蒋南翔调来,担任中央党校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

  过去不少学者谈论过蒋南翔在主政中央党校期间对胡锦涛的提携,笔者之一也曾经认为:蒋南翔作为清华帮主,本来就是一有机会即到处起劲地推荐清华学子;他又当过共青团中央首届副书记,有这双重历史渊源,就算宋平根本没给他打招呼,若团中央要干部,他能不加倍卖力地推荐胡锦涛吗!

  但是,仔细考察蒋南翔与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时间,不得不说,这是出于想当然:胡锦涛是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日从党校毕业,蒋南翔是同年九月间中共开过十二大之后到任,他不可能对胡锦涛的突然发迹有任何直接的影响。

  中共改革派和保守派在中央党校的这场生死搏斗,暂时也并没有波及胡锦涛。

  这里我们还要再次拉开视野,看看一九八二年中共十二大时的大背景。

  现在我们经常讨论党内邓小平和陈云两派的多年缠斗,但是在八十年代初期,中共主要矛盾还是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冲突,在中共培养选拔接班人的问题上,不仅他们并没有原则性的意见分歧,而且,陈云的功劳十分显著。那时他与邓小平在改革路向上的分歧没有后来那么大,在组织人事上的争夺也没有那么激烈。他为文革后中共干部制度的重新建构,干部标准的重新设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过去就与陈云有过一段渊源的宋平,后来能主管中共组织大权,看来对于陈云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也有较深领会;他慧眼识胡锦涛,正是落实陈云的有关呼吁和设想的一个成果。

  一九八一年五月陈云来到杭州,名义上是休养,但他当时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以前他到杭州在住地院子散步时,常和身边工作人员聊天。这次他很少说话,大多是沉默不语,人们看出他在思考问题,晚上在办公桌前给中央写报告,题目是《提拔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是当务之急》。

  曾任陈云秘书、后来当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朱佳木回忆:“陈云同志向中央提出了成千上万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的十二条建议。(十一届)六中全会后,中央就留下了省市委书记们,专门讨论陈云同志的这个意见书。小平同志在那个会上也作了一个重要讲话。我当时坐在后面,我清楚地记得小平同志当时还说过这样一句很诙谐的话,他说,‘对于陈云同志的意见,我不仅举双手赞成,而且举双脚赞成。’还做这么一个动作,引起全场大笑。”

  在陈云和其他人推动下,一九八一年六月,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首次提出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标准”。

  “革命化”,即做到一九七九年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的十一讲话中,在政治层面要求领导干部要符合的三条:“一是坚决拥护当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二是大公无私,严守法纪,坚持党性,根绝派性;三是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心。”《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把这三条列为选拔干部的政治标准。

  年轻化,是指提拔五十五岁以下的接班人,各级形成梯级结构。从一九八二年开始,中共关于组织人事的规定越来越严密、系统:省部级由六十岁以下、五十岁左右、四十岁左右者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人是四十岁左右;省委常委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在五十五岁以下;部属司局长、省属厅局长、地区和地级市党政领导人,由五十五岁以下、五十岁以下、四十岁以下者组成,至少有一人在四十岁以下;地市领导人中的五十岁以下者,分别要占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县级由五十岁以下、四十岁左右、三十岁左右者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