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份民主作业

 

  姚/立/法经历人生中第一次人大代表选举,是在1978年。

  1978年,中国发生了三件意义深远的大事,这些大事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这一年,安徽小岗村几十个不懂政治,只懂饥饿的农民,冒着生命危险,商议如何把公家的土地和农具大包干到各家各户。几年后,曾经“偷偷摸摸”的“大包干”政策,发展成为中国农村的基本土地政策“土地承包制”。这个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年,《光明日报》刊发了历史雄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尖锐地批评了“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此后,经过艰难的博弈,中国迎来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春天。

  这一年,中国共产邪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提出了改革、开放、搞活的重大战略方针。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这一年,20岁的姚/立/法身上也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个替姐姐烧饭带孩子的乡下青年“鲤鱼跳龙门”成功,他考上了潜江师范学校。对他而言,学校的一切都是新奇的。

  最为新奇的是,这一年的冬天,他第一次听说,凡是满18周岁的中国人都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老师通知他去参加区人大代表的选举。

  潜江的冬天,霜花遍地,阴冷无比。姚/立/法和同学们穿着大棉服,集体到学校的大操场排队领选举票。同学们伸出长着冻疮的手,从老师的手里接过选票,仔细地听着老师的交代“填某某的名字”。

  从老师嘴里说出来的名字,大家觉得很陌生,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模样,是男是女?是胖是瘦?把这个人选举出来以后,是干什么的?他和同学们究竟有什么关系?大家一概不知道。

  不过,听老师的话肯定没错。

  所以,大家都很认真的一笔一划的填写老师指定的那个名字。投完票后,没有等选举结果,姚立法和同学们就陆陆续续的回教室了。

  “我当时的感觉,这一项活动还没有参加学校一个文艺演出、一项体育比赛那么重要。”姚/立/法回忆。

  “有没有一些神圣的感觉?”

  “没有。选完,我们就忘了自己填的是个什么名字了。”姚/立/法说。

  “那么,对你而言,这次选举意味着什么?”

  “不意味着什么。我觉得自己像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份作业。”姚/立/法说。

  “选举完了以后,同学们有没有议论一下?毕竟是一件新鲜事儿。”我有些不甘心的问。

  我总以为,这个二十多年后,因为“人大代表”四个字而著名的姚/立/法,在经历人生第一次人大代表选举的时候,不应该和同学们一样:懵懂、茫然。

  “好像没有。就像做广播体操一样,做完就作完了。”

  1978年的这次选举,是1979年《选举法》正式颁布实施之前的一次试点选举。当时,在全国选取了66个地方进行试点选举,潜江就是湖北省的一个试点。

  年轻的姚/立/法和同学们不知道,他们不经意的一次选举行为,意义非凡,他们是在和祖国一起“学习民主”。因为这是十年浩劫践踏《宪法》、摧毁选举制度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选举人大代表;是中国的老百姓在生不如死的政治灾难之后,重新恢复自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一身份的重要象征。

  潜江师范毕业后,姚/立/法被分配到当地部队的农场学校教书,1982年,响应援藏的号召,到西藏格尔木一中教书。1983年底回到湖北后,他被调入潜江县教育局上班,每个月的工资是47元。

  其间,姚/立/法娶妻生子,妻子在城关小学工作。一家三口人就住在城关小学低矮潮湿有霉味的平房里,这种房子夏天蚊蝇恣肆,冬天的时候屋里比屋外还冷。由于窗户太小,如果在屋里生炉子取暖,满屋子的烟,熏得人直流眼泪。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

  那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在清贫的生活里打滚挣扎的男人,将来的某一天,能做出震惊中国的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