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仁德治国

 

  宋太祖为人仁德宽厚,而且生性节俭,质任自然,不事矫饰。登基之初,十分喜欢微服出访。有人劝谏不让他轻易外出,太祖却说:“帝王之兴,自有天命,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我终日侍侧,不能害也。”此后微服出访的次数越来越多。如果有劝谏的,太祖就说:“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不汝禁也。”

  当开封的新宫建成时,太祖坐于正殿,令洞开诸门,并对左右曰:“此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见之。”

  诚如其言。太祖的仁德宽宏,亦体现在对待降臣和有功的大臣身上。对于降臣,太祖不仅不杀,而且宽以待之。比如吴越钱俶来朝,从宰相以下都要求将他扣留或杀死。太祖不听,而遣送他归国。在钱俶辞行时,太祖送给他一包东西,都是宋朝将相请太祖扣留或杀掉钱俶的奏折。钱俶看后,十分感激,自此江南平。

  再如南汉刘鋹在其国时,喜好用毒酒毒杀臣下。归顺宋朝后,一次太祖赐酒给他,刘鋹怀疑酒中有毒,便捧杯哭泣道:“臣罪在不赦,陛下既待臣以不死,愿为大梁布衣,观太平之盛,未敢饮此酒。”太祖笑着对他说:“朕推赤心于人腹中,宁肯尔耶?”于是取刘鋹的酒杯自己喝了,而另外赐酒给他。

  另一方面,武将出身的太祖赵匡胤在取得政权后,为了防止唐末五代割据局面的重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削弱节度使的兵权。由于他为人仁德,他不想效法以往的一些皇帝大杀功臣的作法,而是设法降低这些人的职务或以高官厚禄作为交换条件,从而将军队直接置于中央政权的领导之下。历史上的典故“杯酒释兵权”就源于此。

  史书记载,961年,一次赵匡胤与石守信、王审琦等大将一起饮酒。酒酣之时,赵匡胤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道:“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赵匡胤说:“哪个人不向往富贵?一旦黄袍加身,你们虽然不想做皇帝,但不做能行吗?”

  石守信等听到这里,连连磕头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哀怜我们。”于是赵匡胤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石守信等齐声说:“陛下为我们想得太周到啦!”

  第二天上朝,石守信等都称自己年老多病,请求皇帝解除他们的权力。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了他们的兵权,同时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并为他们建造府第,让他们去享清福。

  太祖十分节俭。宫中苇帘,都是用青布制成;平常穿的衣服,也是经过浣濯后继续穿着。当看到魏国长公主襦巾上装饰着翠羽便告诫她不要再用,并教导说:“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看见孟昶用宝物装饰尿壶,便将其宝物捣碎,并斥责说:“汝以七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是,不亡何待!”

  太祖喜好读书,在读到《尧典》时,感叹说:“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乎!”于是对宰相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自今诸州决大辟,录案闻奏,付刑部覆视之。”于是将其颁布为政令。

  在治理国家方面,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首先是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了节度使的权力,并派资望较低的人去统帅禁军。同时规定,禁军不再设置最高统帅,把禁军两司(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司)分为“三衙”,即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鼎足而立。这些将领虽统率军队,而军队的调遣和移防等事则须听命于枢密院。同时,还实行“更戍法”,禁军的驻屯地点,每隔几年更调一次,而将领却不随之更动,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防止军队为将领所私有。但另一方面,这种措施也使宋代对外的武功远远比不上汉唐。

  其次,在政治上,太祖还采取措施分割宰相权力和削减地方长官的权力。与唐朝宰相权力过大相反,宋初不仅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作为副贰,而且还把枢密使和三司使定为常设官员,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政大权,以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使分取宰相的财政大权。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也就是说,宰相主政,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一切都要通过皇帝。同时,提高御史台、谏院等监察机构的权力和地位。经过这些改革,宰相只剩下有限的权力,而皇帝可以总揽大权。

  宋朝还规定州郡长官不能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并且州郡的兵权、财权和司法权也归朝廷。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各地行政长官也由朝廷委派。从此结束了武人专横跋扈的局面。而且地方长官的权力分散,任期又短,武力削弱,无法与朝廷对抗。

  第三,進一步完善科举制度。由于宋朝的地方长官多由文官担任,而选拔这些官员的途径就是科举考试。北宋建国后,就逐渐采取许多措施,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被录取人的待遇。从宋太祖后期起,举人经礼部试之后,必须再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这样,被录取的人便成为“天子门生”。宋太宗在位的21年中,通过科举而得官的将近一万人。宋朝的这种趋于完善的科举制度,对后世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经济上,北宋在土地政策上,采取了“不抑兼并”和“田制不立”的政策,这一政策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减少了政府对土地的政治干预,客观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也使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政府获得的土地税也逐渐减少。到北宋中期,达到了“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伪冒,习以成俗” (《宋史·食货志》)的地步。

  北宋的农业税,沿用唐朝后期以来的两税法,分夏秋两次征收,税额较低。

  第五,在对外关系上,对辽和西夏国采取被动防守的方针,即只在边境上屯驻少量的禁军。

  太祖受命杜太后,传位于弟弟,即太宗。一次,太宗生病,太祖亲自前往探视,并亲自为其灼艾。太宗觉得痛,太祖就取艾自灸。太祖常常对近臣说:“太宗龙行虎步,生时有异,他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吾所不及云。”

  976年初,太祖去世,终年五十岁。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宋史》称赞太祖说:“五季乱极,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原其得国,视晋、汉、周亦岂甚相绝哉?及其发号施令,名藩大将,俯首听命,四方列国,次第削平,此非人力所易致也。建隆以来,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州郡司牧,下至令录、幕职,躬自引对。务农兴学,慎罚薄敛,与世休息,迄于丕平。治定功成,制礼作乐。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乌呼,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远也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