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74

  他们说,这滨海的山上,夜里总有些奇怪的钟鼓乐声,是那些道土和道姑在做秘密道场。他和她都说亲眼见过,也都偶然碰上的,回来还告诉了别人。要是白天上山去找,那道观却总也找不到。

  据他们回忆,说是在临海的悬岩上。他说将近山顶。她说不,从靠海的峭壁上一条小路上去,应该在半山腰。

  又都说是一座精致的道观,就建在一条裂开的崖缝里,只有顺着那条狭窄的山路上去,才能够走到。因此,白天无论是诲上作业的渔船,还是爬到山顶采草药的,从远处都无法看到。他们也都是走夜路的时候,循着乐声,摸黑来到那道场,突然见灯火通明,观门洞开,香烟缭绕。

  他看见有百十来个男男女女,全抹着花脸,穿着道袍,手里拿着飞刀和火烛,眼睛半闭,又唱又跳。个个放声哭喊,涕泪横流。而且男女相杂,没有任何顾忌,进入近乎狂欢和歇斯底里的状态,又是仰面,又是顿脚。

  她说她遇上的那次没那么多人,可也打扮得花枝招展,老少都有,从小丫头到老太婆,只是没有男人。脸上全涂的大红的胭脂,嘴唇抹得血紫,眉毛用炭条描画过,头上扎的红布髻子,还插上一串串茉莉花,也有吊着铜耳环的,穿没穿鼻孔她记不清了。也是又唱又跳,甩着袖子,咿咿呀呀,热闹非凡。

  你问她不是做梦吧?她说同她一起还有一位女同学,上山玩去走岔了路,天黑了没下得山来,听见声音,摸索前去才碰巧遇上,人家也不避讳,观门就敞开着。

  他说他也是,不过当时只他一个人。他山里走惯了夜路,并不害怕,防的是歹人,这些道士只做他们的道场,并不害人。

  他们都说是亲眼见到的,要只是听说,他们也不会相信。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神智健全,都不信鬼神。如果是幻觉,这怎么都能分辨。

  他们也互不相识,分别同你说起的,说的又都是这临海的山上。你同他们虽然是初交,却一见如故,立刻同你推心置腹神聊,之间无利害之争,毋须谁提防谁,谁算计谁,谁诓骗谁的必要。他们犯不着使你上当,事后也都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是亲身经历,不吐不快。

  都说你既然到了这海滨,一路找寻奇迹,不妨去走一遭。他们也都想陪你去,怕只怕专门去找,倒未必遇上,这种事情,无心就有,有意去寻,偏偏徒劳。你可信可不信,可他们自己亲眼见到明火红烛之下,倦意全消。他们都可以发誓,倘若发誓能有效应,能叫你信,他们马上就都发誓,无奈发了誓也不能顶替你亲身经历一回,你没法不相信他们的诚意。

  你还是去了,赶在太阳落下之前,登到山顶,坐看车轮一般赤红如火浑圆的太阳,光芒收敛,落在苍茫的海平面上跳跃着和水面相接,颤颤的沉入变得灰蓝的海域里。金光像水蛇般游动,只剩下似乎割断了的通红的半圆的冠顶,像是一项椭圆的帽子,浮动在深黑的海水里,然后跳动了两下,便被茫茫苍海吞没了,只留下满天的云霞。mpanel(1);

  你这才开始下山,很快包围在暮色中。你捡了一根树枝,作为手杖,一步一点,敲着陡直而下的山道上的石级。不一会,你便落入昏暗的山谷里,既看不见海也辨不清路。

  你只能贴往山道旁长满小树和灌丛的岩壁,生怕失足跌进路边一侧的深渊里,越走腿越发软,全凭手上的树枝探路。你也不知下一脚是否安稳,犹豫如同这越来越浓厚的黑暗从你心底滋生。你对手中的拐杖也失去信心,想起口袋里还有个打火机,且不管它能否维持到你走上平坦的正路,好歹能照亮一程。浓重的黑暗之中,打火机那一点火花只照亮这惊慌不已抖动的火苗,你还得用手掌替它挡风。咫尺之外,更竖起一道黑墙,令你疑惑,诱你没准一步就跨进深渊。你由它被风熄灭,像瞎子一样,全靠手上的那根树枝一点点一点点在脚下敲打,哆哆嗦嗦移动脚步,这路走得真提心吊胆。

  你好歹摸进个山洼里,又像是个崖洞,竟看到一丝微光,像是一线门缝。到了跟前果不其然,推了推,反插上了。你贴住门缝,只见里面孤灯一盏,空空的殿堂上供着太上三清,道德天尊,原始天尊,灵宝天尊,三尊造像。

  “做什么的?”

  冷不防背后有人厉声喝道,你猛的一惊,既听见了人声,随即倒宽下心来。

  你说你是个游人,这山中夜里述了路,找不到归宿。

  他也不多言语,领着你登登踏上了木楼梯,进了一间亮着油灯的屋里。你这才看清他穿的一身玄衣,扎住裤脚,深陷的眼窝里一对目光炯炯有神,显然是位有修炼的老道。你不敢说你来窥探他道观的秘密,一再表示打扰了,请求留宿,说好天亮就走。

  他沉吟片刻,从板壁上取下一串钥匙,拿起灯盏,你乖乖跟随他,上了一层楼板。他打开一扇房门,二话不说,下楼去了。

  你打着打火机,里面有一张光的铺板,仅此而已。你于是和衣躺下,卷缩成一团,不敢有别的心思。之后,你听见楼板上再高一层,有一个很轻的铃声,随着铃声的敲击,似乎还有个女声隐约在念诵。你不免诧异,开始相信他们讲述的那奇异的道场。你想可能就在这楼上,正举行什么神秘的仪式,想要探个究竟而终于没有动弹,那是一种令人安逸的催眠声,黑暗中倦意止不住袭来,你仿佛看见一个年轻的女子的背影,盘腿束发端坐,在敲一只铜铃,轻盈的声浪扩散开,有一种光的波动,你禁不住相信机缘和命运,祈求冥冥之中,你灵魂能得以安息……

  早晨,天已大亮。你爬起来,顺着楼梯,登上顶层,门敞开着,里面竟然是一个空空的厅堂,别说是香案和帷慢,神像牌位额匾一概没有,只正中壁上挂了偌大的一面镜子,镜面朝向除了一道木栏干没有别的遮拦的洞口。你走向镜前,只见一片青天,令你默然伫立在镜前。

  下山路上,你听见一阵呜咽,拐弯前去,见一个赤条条的小孩坐在路当中间,自顾自低声抽噎,嗓子有些嘶哑,显然哭了一阵子,已经累了。你上前弯腰问他:

  “就你一个人?”

  他见来人,哇的一声,又大哭起来。你抓住他细小的胳膊,拉起他,拍拍他光屁股上的泥土。

  “你家大人呢?”

  你越问他越加哭得厉害,前后左右不见村舍。

  “你爸你妈呢?”

  他直摇头,望着你,泪眼巴巴。

  “你家在哪里?”

  他依然哭着,撇着小嘴。

  “再哭就不理你!”你威胁他。

  这多少管用,他即刻止住哭声。

  “你从哪里来的?”

  他不说话。

  “就你一个人?”

  他还是呆望你。

  “你会不会说话?”你做出发怒的样子。

  他即刻又要哭了。

  “别哭!”你止住他。

  他咧开小嘴,要哭又不敢哭。

  “再哭就打你屁股!

  他好歹忍住了,你抱起他。

  “小家伙,你要上哪里?说话呀!”

  他搂住你脖子,好生自在。

  “你难道不会说话?”

  他满脸泥手抹过的泪痕,就傻望着,弄得你毫无办法。他也许是这附近农家的孩子,父母也不加照看,真够荒唐。

  你抱他走了一程,依然不见房舍,手臂也酸了,总不能抱着这么个哑巴孩子一直走下去,你同他商量。“下来走一段好不好?他摇摇头,一付可怜相。

  你坚持又走了一程,仍不见人家,山谷下也没有炊烟。你疑心会不会是个弃儿?人故意把这哑巴孩子丢弃到山路上?你把他抱回原处,没有人领他父母总还会找来。

  “小东西,下来走几步,手臂都麻了。”

  你拍拍他屁股,竟然睡着了。他扔在这山道上肯定已有好一个时辰,做大人的居然下得了这狠心。你心里开始咒骂他生身的父母,既无力抚养,又何苦生下他来!

  你端详地泪痕斑斑的小脸,睡得很熟,对你就这么信赖,平时恐怕不曾得到过关怀。阳光从云层穿射出来,照在他脸上,他睫毛扇动,身于扭曲了一下,把脸理进你怀里。

  一股温热打你心底涌出,你许久没有过这种柔情。你发现你还是爱孩子的,早该有个儿子。看看看着,越看越觉得像你,你莫不是贪图一时快活,才偶然给他生命?尔后又全然不顾,将他丢弃?甚至不曾再想过他,可诅咒的正是你自己!

  你有点害怕,怕他醒来,怕他会说话,怕他明白过来。幸亏是哑巴,幸亏睡着了,并未醒悟到他的不幸。你得乘他未醒扔回山道上,乘人还未发现,赶紧逃之夭夭。

  你把他放回路上。他滚动了一下,卷曲小腿,双手抱住头脸,肯定感到土地冰凉,马上就会醒来。你撒腿便跑,光天化日之下,像一个逃犯,你似乎听见背后在哭喊,再不敢回头。

  75

  我路过上海,在火车站排着龙蛇长阵的售票处截到了一张去北京的特快车的退票,一个多小时之后便坐上了火车,十分庆幸。这庞大而拥挤的千万人的都市对我已没有什么意思,我想看的我那位远房伯父比我父亲死得更早,他们都没能活到光荣告老。

  那条穿过市区乌黑的吴淞江成天散发恶臭,鱼鳖都死绝了,真不明白这城市里的人怎么活得下去?连日常饮用的处理过的自来水总是浑黄的且不说,还一股消毒药品氯气味,看来这人比鱼虾更有耐性。

  长江口我以前去过,除了浩荡浑黄的波涛上浮游的不怕生锈的钢铁货轮,就是被浊浪冲刷的长满芦苇的泥岸。水里的泥沙还在沉积,直到有一天把这东海也变成漫无边际的沙洲。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长江水无论晴天雨天还是清澄。岸边的鱼摊从早起到傍晚都摆着比小孩还长的鱼,斩开分段来卖。我去了沿江许许多多的口岸,别说再也没见到这么大的鱼,连鱼摊都难得碰上。只在三峡出口前的万县,石砌的三四十公尺高的堤岸,见到过几个鱼摊,竹箩筐里全是尺寸长的小毛鱼,早先只作为猫食。那时候,我总爱站在江边的码头上,看人从是船上下铁的滚钓,鱼出水当口,那一番紧张,活脱鱼同人的搏斗。如今光长江规划办公室这么个机构就有上万人在那里规划,他们的一个什么处下的什么科里的接待我的一位科员,等他领导走开,私下里告诉我,这江里上百种淡水鱼已濒临绝迹。

  也就在那万县夜泊时,望着岸上的一片灯光,轮船上的大副同我在甲板上抽烟聊天,说他就躲在那驾驶舱里,目睹了文革武斗时一场大屠杀,杀的当然是人而不是鱼。三个人一串,用铁丝拴住手腕,统统被扫射的机枪赶下江去。只要一个被撩倒,这一串全拖进水里,像鱼上钩一样,劈劈拍拍一阵子挣扎,然后,像一条条死狗随江水漂去。可奇怪的是,人越杀越多,鱼越捕越少,要倒过来呢?该有多好。

  人和鱼倒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大鱼和大人弄得都没有了,足见这世界并不为他们而设。

  我这远房的伯父恐怕是大人中最后的一个,我讲的不是大人物,那什么时候都济济满堂,只要有庆典,只要有宴会。我说的大人是我敬仰的人。我敬仰的我这位伯父打错了针药,本来住院只是肺炎,一针下去,只两个小时,便进了太平间。我听说过医院里杀人的事,总不愿相信他死得也这么惨。我就在那大动乱之中,最后一次见他,也是他第一次同我这毛头小伙子,说的是当时,正经谈起文学与政治。这之前,他只哄过我玩。他喉音深沉,能用世界语唱“国际歌”,还带点哮端。他年纪不大就有这毛病,说是战争时期烟草的代用品抽多了的缘故。他说战地弄不到烟叶子的时候,烟瘾上来了,什么都能抽,比如把白菜和棉花叶子烘乾了,也能抽上几口,人不论到哪种境地,都想得出办法。

  他也总有办法逗小孩子开心。我大概是同我母亲赌气,绝食对抗,她为我盛上的鸡汤热面我故意凉着就是不吃,那是一场意志的较量。我人小也有人的尊严,弓绷在弦上,正僵持不下,眼看我母亲就要发火,等着我的只能是出丑。我这伯父拉我便走,领我上大街买冰淇淋去了。

  街上刚下过暴雨,水流成河。他了军人的大皮鞋,挽起裤脚,涉水领我进了一家冷饮店,我足足吃了整整两大块雪糕,之后再也没有一次吃过那么多冷食。回到家里,我母亲见他拎着皮鞋那副狼狈样,也就笑了,我同我母亲之间的冷战便宣告结束。他,我这位伯父,才真正具有大人的风度。

  他的父亲,更早已死于吃鸦片玩女人,是个买办资本家。当时给他几千银元,要他去美国留洋,不让他再卷入共产党的地下活动,他却分文不要,偷跑到江西,参加新四军抗战救亡去了。

  他说他在皖南山区新四军军部的时候,从一个农民手里买下了一只豹崽子,偷偷养在他床铺底下的铁丝笼子里,一到夜间这东西野性发作,总吼叫不已。部队开发时,没舍得杀掉,只好送人了。

  他当时谈话的对手是我父亲,他把送他来的汽车司机和随身的警卫员打发走,每次来总从皮包里拿出一瓶市场上买不到的好酒,给我的则是一大包上海的什锦糖果。他们一谈起来便通宵达旦,讲他们童年少年时的往事,同我现今和我少年时的同学偶尔相聚时一样。

  他讲到他们那长满瓦楞草的故居老屋的凄凉,讲到秋风冷雨,他从城外小学堂回来,流了一衣襟的鼻血。小孩子受了惊骇,跑着哭着,那一条长街的熟人和远房的亲戚都站在屋檐下或坐在柜台后面冷眼看着,只有个卖豆腐的老板娘出来一把拦住,拖进她磨房里,用草纸捻子给他堵住鼻血。

  他还讲到他们老家,我那疯子曾祖父放火又被家人抢救下来的老屋,那隔壁一个殉情的女子,前一天还看见她从布店里夹一块花布出来,以为她要做嫁妆,没两天她却穿着这花布做的一身新衣裤吞针自杀了。

  我裹着被子傻听着不肯去睡,见他哮喘,还一根接一根抽烟,说到激动处,就在房里踱步。他说他只想有朝一日辞了官,找个地方去写书。

  我去上海最后一次见他,他手里捏个什么激素的喷管,哮喘得止不住时,往喉咙里便噗嗤一下。我问起他书写了没有,他说幸亏没写,要不这条命还不知在不在。这也是他唯一的一次不把我当作孩子,正告我这不是做文学的时代,也不要去搞什么政治,一卷进去便不知东南西北,脑袋掉了还不知道。我说我大学里学的业务也弄不成。那就去当观察家,他说他现在就是观察家,这场革命之前,农村饿死人报纸上反右倾的那年代,已经隔离审查过一回,多年来早就靠边站了。怪不得那时候我父亲也同他失去联系,他只带了个口信,说他军务在身,上海南岛天涯海角视察去了,当时并不知道他这话里还有话。

  我这才开始观察,就在这条京沪线上,见到手持铁矛,头戴柳条帽,箍着红袖章所谓文攻武卫的战士,在站台上一字排开。火车刚一停,全堵到各车厢门口,一位正要下车的旅客转身又往回挤。他们立刻涌了进来。这人高喊救命,车厢里竟没有一个人敢动弹。眼看他被揪住拖下车去,站台上的一伙立即围上,又踢又打。火车在嚎叫声中徐徐开动,再也不知这人死活。

  当时,沿途的一个个城市全都疯了,围墙、厂房、高压电线杆、水塔,人手营造的一切建筑物都喊起誓死捍卫、打倒、砸烂和血战到底的口号。车里的广播和车外所经之处的高音喇叭全都高唱战歌,火车也一路吼叫,到了长江北边一个叫明光的车站,天知道怎么还有这么个地名,从站台到铁轨两旁,密密集集全是逃难的人。火车干脆不开车门,人纷纷从敞开的车窗爬上来,落进已成沙丁鱼罐头的车厢里,令人窒息的车厢里的众人拼命又去关窗。于是,以窗玻璃为界,本来都在逃难的众人里外顿时又互为敌人。这透明的窗玻璃就这么古怪,一旦隔开,对方的脸全都变形,充满愤怒和仇恨。

  火车吼叫着起动了,石块像暴雨一样袭来,咒骂声,撞击声,碎裂声伴随惊叫,响成一片,人下地狱时大抵就这番景象,还都以为在为真理而受难。

  也还在那些年代里,也还在这条铁路线上,我见到一段赤裸的女人的躯体,像快刀斩鱼一样,叫车轮闸得整整齐齐。列车先是猛烈震荡,汽笛,金属和玻璃都尖叫起来,以为发生了地震。那年月也真叫奇怪,仿佛天人感应,地也发疯,震个没完。

  火车又冲出了一两百公尺,方才煞住。列车员,乘警和旅客跳下车。沿线路基的枯草茎上到处挂的血肉丝,空中弥漫一股腥味,人血比鱼血更腥。路基的斜坡上躺着这段没有头颈手臂和下肢的浑圆的女人的身躯,血浆大概全迸发了,苍白得竟然没有一丝血迹,较之断残的大理石雕更多一层肌肤的润泽,这健美的年轻的女性的肉体依然残留生命和欲念的痕迹。旅客中一位老人,从远处的枯枝上抬回来一块绞烂了的衣服的碎片,盖在这躯体的腰下。司机用帽子擦着汗,拼命解释,说他怎样看见这女人走在两条铁轨当中,他鸣笛了人还不跑开,他同时拉闸,又不能拉得再猛,一车人都在车上,眼看着就撞上了,他才突然跃起,她刚跳……唉,她就是要自杀,明的找死,是个下放的女学生?是个农村妇女?还没生过孩子,这就不同说了,旅客们纷纷议论,她肯定并不想死,要不她跳开做什么?死有那么容易?死也得下狠心!她说不定在想心思?这又不是过马路,都大白天,迎面来的是火车?除非聋子,她成心不活了,活着还不如一死,说这话的人赶紧走开。我只为生存而战,不,我不为什么而战,我只守护我自己。我没有这女人的勇气,还不到绝望地境地,还迷恋这人世,还没有活够。

  76

  他孑然一身,游荡了许久,终于迎面遇到一位拉着拐杖穿着长袍的长者,于是上前请教:

  “老人家,请问灵山在哪里?”

  “你从哪里来?”老者反问。

  他说他从乌伊镇来。

  “乌伊镇?”老者琢磨了一会,“河那边。”

  他说他正是从河那边来的,是不是走错了路?老者耸眉道:

  “路并不错,错的是行路的人。”

  “老人家,您说的千真万确,”可他要问的是这灵山是不是在河这边?

  “说了在河那边就在河那边,”老者不胜耐烦。

  他说可他已经从河那边到河这边来了。

  “越走越远了,”老者口气坚定。

  “那么,还得再回去?”他问,不免又自言自语,“真不明白。”

  “说得已经很明白了。”老者语气冰冷。

  “您老人家不错,说得是很明白……”问题是他不明白。

  “还有什么好不明白的?”老者从眉毛下审视他。他说他还是不明白这灵山究竟怎么去法?

  老者闭目凝神。

  “您老人家不是说在河那边?”他不得不再问一遍。“可我已经到了河这边——”

  “那就在河那边,”老者不耐烦打断。

  “如果以乌伊镇定位?”

  “那就还在河那边。”

  “可我已经从乌伊镇过到河这边来了,您说的河那边是不是应该算河这边呢!”

  “你不是要去灵山?”

  “正是。

  “那就在河那边。”

  “老人家您不是在讲玄学吧?”

  老者一本正经,说:

  “你不是问路?”

  他说是的。

  “那就已经告诉你了。”

  老者抬起拐杖,不再理会,沿着河岸一步一步远去了。

  他独自留在河这边,乌伊镇的河那边,如今的问题是乌伊镇究竟在河哪边?他实在拿不定主意,只记起了一首数千年来的古谣谚:“有也回,无也回,莫在江边冷风吹。”

  77

  不明白这片反光有什么意义,不大的水面,树叶都落光了,灰黑的枝杆,最靠近的一棵像是柳树,再远一些更接近水面的两棵可能是榆树,面前的柳树蓬松细细的枝条,后两棵光秃的枝桠上只有些小杈,那反光的水向上不知是否结了冰,天冷时,早晨有可能结上一层,天空灰蒙蒙的像要下雨,没有雨,没有动静,树枝并不摇曳,也没有风,都凝结了,如死一般,只有那么一点音乐,飘忽而不可捉摸,这几棵树长得都有些歪曲,两棵榆树分别多少向右向左倾斜,那高大些的柳树主干则偏向右,在主干上生出的三根几乎同样粗细的枝权又都向左,毕竟取得了一种平衡,然后,就固定不动了,像这片死水,一张画完了的画,不再有任何变化,也没有改变的意愿,没有骚乱,没有冲动,没有欲念,土地和水和树和树的枝桠,水面上几道黑褐色,称不上洲,渚,或岛屿,只能算是水中隆起的几小块土地,可毕竟还有点意味,否则,这水面就单凋得不自然,水边还长着一棵引不起注意的小树,在最右边,长得不高,向四面分出好些技子,像干枯的手指,这比喻未必恰当,张开就是了,并无收拢的意图,而手指可以收拢,都没有意味。最近的这棵柳树下,有块石头,供人坐着乘凉的?还是水大漫过来的时候行人可以倒脚不湿鞋子?也许什么都不为,也许根本就不是石头,不过两个土块,那里可能是一条路,或近乎于路,通向这水面?水大的时候又都会被淹没,柳树第一根枝桠分开的高度,和这枝桠平行处,像是一道堤,水大时该成为岸,可又有不少缺口,水也还会再漫延过来,这近乎堤岸处并非完全静止,有一只鸟从那里飞起,落到柳树细网状的枝条里,要不是看它飞落上去,真难以察觉,存在与不存在只在于是否飞动,鸟儿到底活生生,细看还不止一只,在树下地面上跳动,飞起又落下的都比刚才那鸟要小,也没那么黑,很可能是麻雀,那么隐藏在柳树枝条里的该是一只八哥,如果它还未曾飞走,问题只在于觉察与否,并不在于有与没有,有而未曾发觉便如同没有,对岸又有什么在移动,水面的那一边,灰黄的草丛之上,是一辆车子,后面有一个人在推,前面躬腰的该是拉车的人,一辆胶皮轮子的板车可以载重半吨,它缓缓移动,不像麻雀,几乎觉察不到,只是认识到是车子时才注意到它会动,这都取决于意念,意念认为有路那便是路,便是一条正正经经的路,即使雨后涨水也不至于淹没,从灰黄的草丛上方还可以追溯断断续续的一线,再找寻车子,却已经走得很远了,进入到柳树梢里,一眼看去以为是个鸟巢,进人树梢之前既已确认为一辆车子,看去便自然是车,悄悄移动,而且负载很重,一车砖石或一车泥土,这景象中的树、鸟、车子,也思索自身的意义?这灰色的天空同反光的水面和树、鸟、车子又有什么联系?灰色的……天空……一片水面……树叶落光了……没一点绿色……土丘……都是黑的……车子……鸟儿……使劲推……不要激动……一阵一阵的波涛……麻雀在聒噪……透明的……树梢……皮肤饥渴……什么都可以……雨……锦鸡的尾巴……羽毛很轻……蔷薇色……无底的夜……不错……有点风……好……我感激你……无形的空白中……一些带子……卷曲……冷……暖……风……倾斜了摇晃……螺旋……现在交响……大大的……虫子……没有骨骼……深渊里……一只钮扣……黑的翅膀……张开夜……到处是……急躁……火点亮……工笔的图案……连着黑丝绸……一只草鞋虫……细胞核在细胞质里旋转……先生眼睛……他说格式……有自生的能力……一个耳垂……没有名字的印痕……不知道什么时候下的雪,不知道什么时候停的。洁白薄薄的一层,枝头上还没来得及囤积。柳树斜的主干上反方向生出三个枝权变得乌黑。那两棵张开的榆树,一棵向左,一棵向右,枝头上方原先泛光的水面白净一片,像雪落在平坦的水泥地上,水面肯定结了冰。那难以称之为洲、渚、岛屿的土丘成了黑的影子,要是不知道原先是土丘就不会明白为什么成为黑影,即使知道原先是土丘也还不明白为什么积不了雪。再远,草丛也还是草丛,依然发黄,之上显出了一条路的意识,依然看不分明。张开枝桠的那棵小树上方能找出白色的向上爬行的曲线,那辆板车想必先前就从这里推上坡去。此刻,路上没有车,也没有行人,雪地上行人该非常分明。柳树前的两块石头或类似石头的土块也没有了,雪把这些细节全都掩盖,走过的路雪后反而像脉络一样显露出来。就这样一番平时不加注意的景色,在心中造成一些印象,让我突然生出一种愿望,想走进去,走进这片雪景里,就会成一个背影,这背影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意义,如果不在这窗口注视那背影的话。暗淡的天空,雪地比天空更加明亮,没有八哥和麻雀,雪吸收了意念和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