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与各地各界明日之星建立联系

  ●当时的全国青联常委中有一批拔尖人物。胡锦涛培植实力的另一条线,是王兆国所不具备的:那就是这些青年精英的交往,与文坛、艺苑、思想理论界、企业界等各地各界的明日之星的联系

  如果说,胡锦涛与各级团干部的联系,就是为与政坛的明日之星的关系作好铺垫;那么他培植实力的另一条线就更是王兆国所不具备的了:那就是与青联常委中那些青年精英的交往,与文坛、艺苑、思想理论界、企业界等等各条战线的明日之星的联系。

  胡锦涛在清华期间就是文艺骨干,爱好广泛,这对于当青年领袖的人,是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在团中央机关联欢会上,他有模有样地跳过鄂尔多斯舞;他也爱打乒乓球,因为喜欢读书,对于文学艺术,也颇有悟性。胡锦涛团结一帮文化菁英,具备了先天的优势。相形之下,王兆国只读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时的全国青联常委有文学评论家刘再复,作家叶辛,画家韩美林,京剧艺术家刘长瑜,数学家杨乐,以及严家其、范曾、刘心武、陶斯亮、姜昆等人,这些人都在各自领域有相当影响。尽管后来有的流亡海外如刘再复、严家其,有的英年早逝如杨乐,有的默默无闻如跳高名将朱建华,但多数人的地位不断提高,名气不断扩大,胡锦涛保持与他们的沟通,不仅有利于自己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而且有利于驾驭社会动向,把握舆论苗头;更不用说,不显山不露水地扩大了自己的群众基础。

  了解了以上情况,为什么王兆国后来一九八七年被下放到福建省当副省长、代省长,就不难理解了。

  从八十年代初期王兆国和胡锦涛两人在团中央的工作看,以及扩大到所谓第四代“跨世纪接班人”在当时的表现看,说他们具有开放和改革的意识,甚至将他们的名字列入所谓“党内改革派”,都是十分勉强的。他们的思想言行并没有超出中共正统意识形态的框架,这用中共的术语来说,就是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恪守马克思主义。他们两人,论独创性,别説当时,迄今都还没有让人看出来多少。不过,胡锦涛总结和归纳能力相当强,而王兆国,说得难听点,并无思想可言。

  从其个性上讲,王兆国急于表现自己大权在握,急于表现自己得到元老的信任,而他的权力来源过于单薄,那些职务确实是由胡耀邦提议授给他的;尽管他入主团中央之后对无论哪个老头子、对无论哪一派系也不得罪,都小心谨慎地哄好,然而毕竟百密一疏,总有照顾不到的时候——他没有那种凭直觉凭习惯就注意到许多细节、许多曲里拐弯关系的能力,更没有尽快掌握《红楼梦》中所说的“护官符”――任何事情,如果需要有意识去注意才能照顾到,就很不妙,只有修炼得成为下意识,无须特别注意就能照顾到,才不会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