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艺术
重庆大足县境内,有唐宋以来石刻造像100余处,6万余尊,总称大足石刻。其中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山、宝顶山摩岩造像规模最大、最集中,最为壮观。
北山摩岩造像,位于县城西北1公里,创于晚唐,历经五代、两宋,雕刻诸佛、菩萨等,造像近万尊,以精美典雅著称于世。唐代人物形象端庄丰满,气质浑厚;刻工精湛,人神合壁。
龙门石窟雕塑
龙门石窟的雕塑大规模开凿于北魏和唐代。现存窟龛二千一百多个,佛塔四十余座,碑刻题记三千六百块左右,全山造像十万余躯。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气势宏伟,雕琢精湛,唐高宗李治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完成,为龙门唐代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精美而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石窟。主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面容丰满秀丽,双目宁静,嘴角徽露笑意。两旁迦叶肃穆持重,阿难温顺虔诚,菩萨端严矜持,天王蹙眉怒目,力士雄强威武。奉先寺群像的布局、形象的赌徒、神情的刻卉,都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体现出唐代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
万佛洞建于唐高宗李治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完成。因洞内南北壁上满刻着小佛,约共一万五千余尊,故称万佛洞。正壁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后壁雕刻五十四枝莲花,每枝莲花上坐一菩萨或供养人,形象别致。南北壁基刻伎尔人,舞者衣带飘扬、婀娜多姿;奏乐者手执乐器,形像生动。洞外南壁观世音菩萨,左手提净瓶,右手举麈尾,比例匀称适度,体态动静都赢得划得较为自然。木塔建造在高大台基上,台基高4米余,分上下两层。上层的台基和月台各角,都有角石,从角石上突起的狮子来看,雕刻风格古朴,应是辽代的贵物。木塔总高67.31米,其中塔刹高约10米。塔平面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米。塔有五个明层,各层间又夹有暗层,实为九层。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塔的整体比例适当,其外形也显得稳重而庄严。
敦煌石窟雕塑
莫高窟唐现存492个石窟中,唐朝时建造的就有247洞。
隋唐为莫高窟的全盛时期,特别在唐朝。佛教达到了鼎盛时期,石窟的开凿也進入了鼎盛时期。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南北朝。唐代时出现了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了天国的壮丽图景。
乐山大佛
俗称“游峨眉必朝大佛”。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的凌云山上,为凌云山临江的整片石壁,全靠人力开凿凹進石刻而成的坐佛像,高71米,头高 14.7米,耳长6.72米,鼻长5.3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9米、长11米,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佛像。这尊大佛像,双手抚膝,神情肃穆,目视着莽莽大江。它不仅体型巨大,而且雕刻技术高超,结构匀称,比例适宜,线条流畅。头部身上还巧妙的暗藏排水系统,以避免水流冲击,减弱风化。在佛窟左面岩壁上,有一条与大佛同时开凿的险峻栈道,因其盘旋九曲,故名“九曲栈道”。 从栈道可下到大佛的脚底处。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高宗开元初年(713年),历时90年方竣工。当时凌云寺名僧海通见三江汇合处,每逢洪水季节便水患不断,遂蒙生修建大佛的念头,想借此以镇水妖。于是他历尽艰辛,四处化缘历时20年积资。海通没等到大佛建成即过世。后经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继续将其建成。现凌云山顶的海师洞,传为海通修习之所,洞内有海通塑像,高2米,盘膝而坐,手捧装有眼珠的托盘,面容刚毅,威不可犯。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像。千百年来,人说这里“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一是说坐佛之大,二是指佛教文化的浓郁。很奇妙的是,在大佛附近的江边还有一尊自然形成的、十分逼真的睡佛,它的头、手、脚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而成,著名的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型睡佛的胸部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