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嘉庆的预言及其身世

 

  乾隆驾崩后,嘉庆皇帝终于摆脱了傀儡的身份,正式亲政。

  唐朝高僧黄檗在《禅师诗》第五首中预言了嘉庆的在位时间和发生的事情。“赤龙受庆事堪嘉,哪怕莲池开白花。二十五弦弹易尽,龙来龙去不逢蛇” 。“赤龙受庆事堪嘉” 此一句中“赤龙” 即丙辰年,为嘉庆元年。第二句“哪怕莲池开白花” 暗含嘉庆年间发生的白莲教起义。第三句说的是嘉庆在位时间是二十五年。“龙来龙去不逢蛇” 预言的是嘉庆驾崩之年。嘉庆登基在丙辰年,是龙年,驾崩于庚辰年,也是龙年,而蛇年在龙年的后一年。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守成之君嘉庆帝的仁治

  嘉庆皇帝即位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处治了乾隆晚年的大贪官和珅,将其大部份家产没收,但同时对于曾经依附其的众多官员免于追究,稳定了政局和自己的权力。

  嘉庆时期还承继着康乾盛世的余辉,经济上依然是富足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社会危机,比如白莲教的起义,钱粮的亏空,鸦片的流入等。嘉庆在继承乾隆时期诸多的政策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希望革除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比如整顿吏治。

  嘉庆是一个尊奉儒家仁爱理论的君王,也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曾经写过一篇《勤政爱民论》,在文章中谈到了实政的问题。他写道:“勤政本来是为了爱民。有实心而后才有实政,有实政才能给百姓以实惠。……内外大臣应该在勤政的同时,实心实意的为百姓办事才是……”

  嘉庆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对于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的官员严惩不贷。一次,浙江巡抚奏报说,因为前一段所属地区普遍降雨,所以粮价平减。嘉庆帝当即批道: “此种奏报,纯粹属于粉饰夸张之词,有何用处?朕身为天下之主,非常想了解百姓小民的疾苦,以解困救危,你们这些封疆大吏,怎么连这么点道理都不懂呢?” 嘉庆五年(1800年) ,云南发生特大洪灾,受灾百姓达到几千人。时任云南巡抚隐瞒灾情不报,反而说当地风调雨顺。在事情败露后,嘉庆将其革职。嘉庆对于此类官员,或是革职,或是查办,有效的遏制了吏治虚报的风气。

  嘉庆关心百姓疾苦,每遇天灾,必派专员详细勘察,并减免税收。1817年,嘉庆下诏普免天下钱粮,各省一片欢腾。当时安徽百姓欠银300万两,巡抚姚祖同怀疑上报数字不实,下令各府道州县削减十分之四。各地深以为苦。嘉庆听说后,朱批道:“损上益下,朕之愿也。存心刻薄,有伤政体。” 姚祖同很惭愧,便将原册呈报给了嘉庆。

  嘉庆时期的东西方冲突的加剧

  清康熙时期曾开放四口通商,中英贸易持续开展起来。到18世纪末,中英年贸易额已达中国对欧美贸易额的80%以上,到广州的外船也大多是英船。英商从中国输出的商品有茶叶、丝绸、土布、瓷器等,茶叶在英国尤其受到欢迎。相应的,英国人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茶叶的销售也成为了英国政府的一大财源。英国人需要大量的中国商品,他们的商品在中国却难有广阔市场。结果,英国在中英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地位,英商不得不主要依靠对华输出白银来维持这一贸易。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纺织品在中国的销量亦有上升,但英国工商业界拓展中国市场的需要更加迫切,对中方对中西贸易施加的诸多限制愈发不满。

  乾隆年间,英国曾派使节马嘎尔尼出使中国,商讨通商问题,但却无功而返。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英国政府又派阿美士德率600人的使团访华,重申前请。但由于在朝见的礼节上发生争执,最后根本没有受到嘉庆帝的接见。英国政府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来达到其扩大通商的目地失败后,开始更多的派遣商船到中国沿海進行走私活动。由于向中国输入鸦片可以赚取巨额的利润,走私鸦片成为英商的主要贸易活动。根据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统计,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运往中国的鸦片为 4570箱(每箱120斤),较之乾隆时期(1000箱)数量增长了几倍。而这种造成中国大量白银外流,人民身心受损的非正当贸易,逐渐成为东西方公开冲突的导火锁。

  《清史稿》对嘉庆的评价

  1820年七月,嘉庆按照惯例,去热河围猎。在途中,因中暑导致身体不适引发其它病症,病情急剧恶化,不久在热河驾崩。

  纵观嘉庆帝的一生,虽然不象其父亲乾隆那样有什么大的作为,但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还是恪尽了职守,让清王朝在危机中延续着昔日的辉煌。

  《清史稿》对嘉庆的一生概括是:仁宗初逢训政,恭谨无违。迨躬莅万几,锄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盗,力握要枢,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诏令数下,谆切求言。而吁咈之风,未遽睹焉,是可嘅已。

  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道光帝的统治

  嘉庆帝驾崩后,由其第二个儿子绵宁继承皇位,年号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