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之广泛兴佛

 

  北朝各代均笃信佛教,北魏拓跋氏从道武帝开始就信奉佛教。道武帝本人喜欢看佛经,每次见到沙门都要行礼。明元帝则在都城的四方建立佛像,并令沙门开导民俗。

  不过,魏太武帝却在太延四年三月,令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概还俗;后又听信崔浩谗言,下令杀尽长安及各地沙门,并焚毁经像,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灭佛。史书记载,“后魏时,太武帝四征长安,以沙门多违佛律,群聚秽乱,乃诏有司,尽坑杀之,焚破佛像,长安僧徒,一时殊灭。自余征镇,豫闻诏书,之匿得免者十一二。”但太武帝因为灭佛而不得善终,45岁时为宦官所害。

  除了太武帝以外,北魏诸帝都是信佛的。文成帝时,下令重兴佛教,准许诸州城郡县于众居处各建寺一所,并允许平民出家,寺塔经像渐渐修复。献文帝继位后,在宫中建寺习禅。到孝文帝太和元年,平城即有僧尼二千余人,各地僧尼达七万七千二百五十八人。到北魏末年,各地僧尼多达二百万余人;而位于平城的佛寺约有100所,各地合共6478所,洛阳中已有1376所,各地寺庙达三万余所(见《释老志》和《洛阳伽蓝记》)。

  北魏至孝静帝后,分裂成东西二魏,继承东魏的是北齐帝室,文宣帝曾派遣高僧法常入内庭讲经,之后北齐诸帝,多半好佛,邺都内的大寺约有4000所,僧尼近80000人,全境寺院有四万余所,僧尼二百余万人。

  继承西魏的是北周王朝,明帝时建陟岵、陟屺二寺,至武帝时又有灭佛之事,至宣帝时才渐次回复旧貌,至静帝时全国恢复佛道二教,重立佛像及天尊像,使佛教全面复兴。

  北朝时佛寺建筑盛极一时,如《洛阳伽蓝记》序中指“招提栉比,宝塔骈罗”,当北魏道武帝接受佛教时,便于天兴六年在首都平城“作五级浮屠,耆阇崛山及须弥山殿,加以绘饰。”后来献文帝又于皇兴元年在平城起永宁寺,构七级浮图,高三百余尺,基架博敞。孝文帝在迁都洛阳后,更大力营造寺塔,洛阳一地就有一千余寺,其中以永宁寺、瑶光寺、景乐寺、法云寺、皇舅寺与祇洹精舍较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