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这里与时尚无缘


  来到朝鲜,我见到朝鲜人的服装无非是黑、灰、蓝、白四色,其中以黑色居多。正值盛暑,穿黑色的衣服该有多热。

  朝鲜的军人颇多。陆军官兵一律绿色军服。他们的军服没有短袖的,而穿长袖军装势必在里面要穿长袖衬衫,何况朝鲜军人的大盖帽又特别大,夏日,穿这样的军服,又该有多热。

  朝鲜军人没有短袖军服,据说因为朝鲜夏季短暂,能省则省,所以在炎炎烈日之下,军人们仍然整天穿着厚厚的长袖军装。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老百姓跟朝鲜人一样,服装同样是以黑、灰、蓝、绿、白五色,其中以蓝色居多。难怪那时候美国记者讥笑中国人为“蓝色的蚂蚁”。

  如今,不用看胸前有没有像章,光是凭五颜六色的服装,就能判断那是中国游客。

  后来才知道,朝鲜人连衣服也是配给的。那些深色的衣服就是国家统一制作的。在朝鲜,工人一年发两套工作服;一般干部、技术人员,每三年发一套西服的布料,中级干部两年发一套西服的布料。中、小学校的学生大约每隔两年,在“太阳节”——金日成生日那天赠送一套校服。由于中、小学生发育较快,隔两年发一套的校服很快就变得太小,家长们不得不在裤子、袖子上接一块布来加长。

  朝鲜人不穿牛仔裤。他们给牛仔裤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做“美国裤”。

  在朝鲜妇女之中,不见露脐装,不见吊带装,不见烫发,只有齐耳短发或者长发后束。颜色鲜艳的朝鲜民族服装,只在外事场合、演出或者庆典时穿一下。

  朝鲜人的鞋子不是国家发的。在朝鲜,皮鞋的价格很贵,只有收入比较高的人买得起皮鞋。所以在朝鲜“以衣取人”不适用,倒是“以鞋取人”适用。普通朝鲜百姓穿胶鞋。

  就连朝鲜的轿车也以黑色为主,绝少鲜艳的颜色。

  街头没有色彩缤纷的广告。不用说,见不到手机,也见不到MP3、MP4。

  这里没有证券市场。

  这里没有商品房,甚至不知道“商品房”这个词。

  这里没有房屋中介公司。

  这里没有夜总会。

  这里没有麦当劳,没有肯德基,也没有可口可乐。

  这里不付小费,例外的只是我们这样的外宾旅游团,规定每人每天拿出10元人民币作为小费给朝鲜导游和司机。

  这里所有的路标、商店招牌都写朝文,只有在涉外宾馆里见到同时标明朝文和英文。

  我很注意观看了朝鲜的电视。朝鲜全国只有朝鲜国家电视台的两三个电视频道。清早,当我打开电视机,希望看朝鲜新闻,然而出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朝鲜歌舞节目。

  朝鲜没有夜生活。入夜的平壤,灯光暗淡。人们的唯一娱乐就是看电视。

  晚间,我总要看朝鲜的新闻节目。屏幕上出现“主体思想塔”,越推越近,最后停留在塔顶的火炬上——其实,“主体思想塔”就在大同江畔,我的窗口天天对着“主体思想塔”。新闻播音员严肃地出现在屏幕上。头条新闻要么是金正日视察什么地方,要么是金正日接见什么人。倘若金正日不出现,那就是领袖的教诲,人民的敬仰。我见到一位人民军的女军官在领袖像前长篇累牍地谈学习体会。

  在新闻节目之后,则是电视连续剧。我在朝鲜的那些天,在播放关于朝鲜地下工作者的电视剧。

  在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一周五日工作制的情况下,朝鲜仍然实行一周六日工作制。其中的周六是全民学习日,学习金日成著作,学习金正日著作。

  朝鲜这几年也开始使用“时尚品”——电脑。在平壤少年宫,我见到一个电脑教室,老师在教孩子们使用电脑。

  朝鲜开始普及电脑,这跟金正日喜欢电脑有关。据美国一本名为《朝鲜的决战:南北统一与脱离美国的战略》的书中透露,金正日声称在自己的住处拥有三台电脑,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两个小时。

  2000年,金正日在与时任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谈话时说,在21世纪,不懂电脑的人是傻瓜。

  金正日的长子金正男也是个“电脑迷”。2001年,当时金正男担任朝鲜计算机委员会的领导人,负责朝鲜信息技术政策。

  尽管金正日父子都喜欢电脑,但是朝鲜人的收入毕竟有限,电脑只能进入极少数人的家庭。

  金正日在朝鲜是一个特例。他的三台电脑都可以上因特网,因此他可以浏览世界各国的网站。然而,朝鲜百姓只能用国内局域网,不能与因特网相连,无法得知境外的种种信息。

  朝鲜的国内局域网“光明网”,是官方办的。通过“光明网”,网民可以从网上学习“主体思想”,阅读朝鲜官方发布的新闻。

  朝鲜普通网络用户还只是停留在电话拨号上网的水平,没有宽带。不过,正如朝鲜的住房、医疗、教育都是免费的一样,朝鲜国内用户只需到各电话分局办理入网申请手续,即可通过电话线上网,无需支付任何入网费用。

  朝鲜电脑用户也可以收发电子邮件,但是只限于朝鲜国内范围。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