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分裂和灭亡

 

  朝政的腐败,藩镇的割据和争斗,使昔日辉煌无比的唐王朝走向了没落,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也逐渐恶化。在唐文宗时期,唐朝的形势就已经是“官乱人贫,盗贼并起,土崩之忧在旦夕。”到了三十年后的唐僖宗时期,农民已经是“冻无衣,饥无食”,特别在赋税严重的江淮地区,起义浪潮席卷江淮各地,其中还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袁晁和方清的起义,唐朝的统治已然是危在旦夕了。

  公元875年,山东王仙芝在濮阳县起义,部卒达数万之众。在发布的檄文中,王仙芝指责唐朝“吏贪沓,赋重,赏罚不平。”而在今山东曹县北的黄巢亦率众数千人,响应王仙芝。

  王仙芝和黄巢都是私盐贩子。史书记载,黄巢家有资财好骑射,略通诗书。

  后来王仙芝兵败被杀,余部全部归附了黄巢。黄巢号称“冲天大将军”,率军与唐军作战,先后攻下了杭州、福州、泉州、广州、洛阳、长安等地。由于黄巢没有能力约束部队,所经之处均遭洗劫,死人无数,应了《推背图》中的所说的血染山河。

  黄巢攻占长安后,唐僖宗逃往成都。黄巢于881年1月在长安自称皇帝,国号为大齐,年号为金统。唐朝的达官显贵或死亡或逃散,消失殆尽。正如一首唐诗描述的“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唐朝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由于长安城内粮食不足,加之黄巢部将朱温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降唐,唐军進攻长安,黄巢不得不放弃长安东撤。884年,黄巢在山东兵败自杀。持续九年的黄巢叛乱虽然平息了,但其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使统一的唐朝走向了分裂。此后,虽然唐朝名义上还存在了二十多年,但已经是名存实亡,唐朝的辖地被各种割据势力瓜分。这些割据势力经过争斗,形成了三个主要的集团:以汴州为中心的朱温,以太原为中心的李克用,以风翔为中心的李茂贞。

  907年,朱温废掉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哀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改元为开平。唐朝正式灭亡,历史走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一幕轰轰烈烈的大戏虽然落幕了,但曾经辉煌的唐朝在各个方面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让人回味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