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命运多舛的时期,天灾似乎也格外的多。根据当时的一些记录,发生最大的灾难是饥荒。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0到700万人死於饥饿。民国时代曾经累计饿死过2亿以上人口。有人认为民国时期的战争是导致大饥荒的根本原因,但是在一些没有发生战争的地方,也爆发了大的饥荒。具体统计如下:
1920到1921年华北四省区的大饥荒,饿死1000多万人,灾民3000万(一说5000万)。1925年川黔湘鄂赣五省大饥荒,饿死人数不详。
1928 到1930年北方八省大饥荒,死了1300多万人。这是一次以旱灾为主,蝗、风、雪、雹、水、疫并发的巨灾,以陕西、甘肃为中心,遍及山西、绥远、河北、察哈尔、热河、河南八省,并波及鲁、苏、皖、鄂、湘、川、桂等省的一部或大部。灾情从1928年延续到1930年,造成的逃荒人流无法数计,倒毙在荒原上的饿殍大约1000万。陕西原有人口1300万,在三年大荒中,沦为饿殍、死于疫病的300多万人,流离失所者600多万,两者合计占全省人口的70%。难民估计达五千万左右。
1931到1949年长江流域发生水灾11次,其中1931年、1937年两次水灾死人都超过14万人,1931年灾民1亿人,水灾后因饥饿、瘟疫而死亡的人数达到300万人;1934年全国大旱灾,导致饥荒,饿死超过600万人。
1936 年到1937年川甘发生大饥荒,成都盆地各县外都是灾区,受灾大约有3700余万人。1936年至1937年四川大灾中饿死的人数,没有精确统计的数位,只能从当时的报纸上略知一二:四川万源县人口骤减三分之一。甘肃死人数目亦不详。1941年广东大饥荒,死人数目不详。
1942年中原大饥荒,仅河南一省就饿死300万人。1942年,“水旱蝗汤”四大灾害轮番袭击中原地区的110个县,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 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车顶上摔下来)轧而死者无数。1943年广东大饥荒,300万人冻饿而亡。
1945 年东北及湖南、河南、江西、山东、浙江、福建、山西、广东、安徽、广西等省灾民达一千九百万人。1946和1947南方爆发大饥荒,两年间仅粤桂湘三省就饿死了1750万人。在湖南,1946年4到7月,饥荒遍及全省。饥民们始则挖草根、剥树皮为食,继以“观音土”充饥。截至8月,湖南饥荒祸及400万人,仅衡阳地区就饿死9万余人。
如此频繁和范围如此之广的天灾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或许在这个命运多舛的时代,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恶事。上天以此示警来告诫世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