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

 

  在农民起义军的步步進逼下,特别在大顺政权建立后,明思宗与大臣们不得不集中全力,加以应对,主要对策是出征、南迁和勤王。

  所谓出征,是由刚入阁的李建泰代帝出征,征讨李自成。不料军队出发不久,就遭遇起义军。李建泰被俘。

  所谓南迁,是把首都从北京迁到南京,以躲避起义军的锋芒。但该建议因为内阁中没有一个大臣全力支持,变成了议而不决,最后不了了之。

  所谓勤王,就是将驻扎在山海关外的吴三桂所辖军队调入关内,协助消灭起义军。但是这一决定意味着明朝要放弃宁远和山海关外大片土地,因而大臣们都借此推委不决。等到太原陷落,京师危急时,崇祯下令征调吴三桂保卫北京,但为时已经晚了:吴三桂赶到北京时,北京已于前一日陷落了。

  走投无路的崇祯在1644年的十九日凌晨,来到煤山(景山),在一棵大树旁上吊自杀。临死前他在衣服上写下遗诏:“因失江山,无面目见祖宗于天上,不敢终于正寝。”明朝随着崇祯的死去也土崩瓦解了。

  从崇祯个人来讲,是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皇帝,而且也并不是一个残暴的皇帝。他上演了一幕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这似乎说明,历史永远在按照自己既定的轨道运行着,人类永远只能顺天意而行。